019.JPG  

封閉的國家 沒好下場                                    

作者: 記者彭暄貽╱專訪 | 中時電子報 – 2014年4月7日 上午6:00

工商時報【記者彭暄貽╱專訪】

學生占領立院戰線拉長,反服貿紛爭延燒不斷,國會議場失能,衝擊台灣前景。台塑集團行政中心委員王文潮認為,全球區域經濟成形,東南亞、東北亞在大陸主導串聯下,更是各方競逐布局焦點。根據經驗,封閉的國家包括過去的南非、大陸、蘇聯及現今的北韓等都沒好下場,可得到驗證。

王文潮認為,台灣欠缺豐富天然資源,內需市場也不足,開放才是經濟突圍的關鍵,封閉策略實屬不當。不同於菲律賓簽署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是失敗案例,因欠缺自身主動能量,讓美國勢力搶占、牽制;台灣人民夠勤快,只要有發展空間,就可活絡發展,大家要有信心。

王文潮說,有學者質疑韓國簽眾多FTA,也沒與大陸簽署服貿協議;台灣FTA進度延遲,卻要先討論兩岸服貿協議。惟關鍵在於,韓國是全球認同的獨立國家,台灣確有大陸勢力考量,多數國家都以大陸態度為政策觀察指標,是無法反駁、避免的現實。台灣必須正視自身困境,在取捨進退間,凝聚共識,才能找出發展、生存機會。以下為訪談摘要:

今年景氣還可以

問:如何看待未來景氣?

答:今年景氣看來還可以,因歐美的負面因素影響有趨緩跡象,東南亞、非洲及中東、新興市場需求成長,短期發展OK;不過,長期若欠缺投資,經濟動能將每下愈況。

今年上半年油品市況穩定,下半年新興國家在柴油的工業、運輸需求差一些,但汽油、石油腦及歐美消費都有支撐。石化上游乙、丙烯市況好轉,下游PE也比去年提振,EG、SM利差則比去年少。雖然歐美需求好轉,但從上半年產能密集歲修,塑化報價彈升力道相對趨緩來看,營運仍具挑戰,大陸三缺好轉將是追蹤焦點。

問:美國頁岩氣、大陸煤化工對台灣石化產業影響?

答:頁岩氣對石化原料乙烯掀起的低成本威脅,是既有輕油裂解石化業者無法避免的嚴厲衝擊。只是,美國並沒有採取開放出口策略,即是2020年前規劃核准10個計畫,實際推動數量、進度都還有變數。尤其,美國當地許久沒有大型石化投資,也有工人、專才的尋覓問題,目前允許的多是既有石化廠的擴建計畫,對亞洲石化業者來說,或有35年的緩衝時間。

大陸煤化工雖也有低成本威脅,但更牽動環保、汙染問題。相對輕油裂解生產一噸的乙烯,約產生0.3噸二氧化碳(CO2),大陸煤化工卻造成9~10噸的排放,加上又有煤灰清理問題,講求高品質的歐美、亞洲國家仍以輕油裂解為首選。

問:集團事業布局調整?

答:面對頁岩油威脅,台塑集團只有轉型作高質化產品,因頁岩氣只能作為乙烯、丙烯原料,沒辦法製造丁二烯,甚至其它需要更多碳元素商品;其次就是前進美國,在頁岩油氣的製造地擁有工廠,取得低成本原料。另積極研討採取更多元、具競爭力的進料技術、管道。

尤其,台灣石化產業投資困難重重,我們最早的70萬噸輕油裂解廠未來也會面臨關閉處境。一旦台灣出口因區域經濟的關稅障礙無法走出去,企業也只能關廠,轉向海外發展。台塑企業透過美國、大陸及越南所推展的投資計畫,也是為延續企業發展能量,並為區域經濟趨勢採取彈性因應。

開放協商 台灣才能生存

問:對台灣經濟困境看法?

答:所有協商都有捨、有得。

這次的服貿爭議,在於政府認為兩岸服貿協議帶來的衝擊遠不及增加的利多效益,以致在簽署後到立院審議的半年間,輕忽對社會大眾提供完整、清楚說明。反倒是期間,反服貿的懶人包訊息在網路上分享,造成對兩岸服貿不少誤解,掀起嚴重溝通落差。

面對全球發展趨勢,台灣不可能置身事外。倘若台灣無法建立兩岸協商交流,也就沒有條件跟其他國家協商開放;屆時,唯一會跟台灣簽署FTA可能只有美國,但要求可能會更多,大家能承擔嗎?

台灣經濟不可能一直仰賴已達成熟、毛利萎縮的電子產業,傳產業也遭逢投資杯葛,單靠觀光服務業是無法支撐經濟活絡發展。創造長期投資機會、環境,開放協商才是延續活絡生存的關鍵。

 

arrow
arrow

    寶殿大廈社區觀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