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持續研擬房地合一實價課稅方案,近日頻釋出政策風向球,已引發房市

交易急凍,對此,不動產開發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麗寶機構董事長吳寶

田說,房地合一實價課稅影響極大,若依照如今規劃的45%稅率課徵,恐壓

垮房市,建議政府再審慎考量。

今年影響台灣房市最大的因素,莫過於房地合一實價課稅,因有加稅陰霾籠

罩,各區交易均失去動能。吳寶田接受《宅富》專訪時指出,此次稅改有「

時機不宜、稅率過高、成本不公、溯及既往、全民遭殃等5大疑慮,若貿然

推動,會引發經濟冰風暴;而且,難保賣方不會將稅金轉嫁給買方,形同再

墊高房價。

他說,中樂透的「意外財,稅率為20%,而房地合一實價課稅稅率卻可能高

45%,而且每個家庭只限一戶自用住宅免稅、甚至還不能扣除持有費用,

這是重稅擾民。以下為吳寶田專訪摘要:

問:業界對房地合一實價課稅的稅率有何建議?
答:公會彙整會員公司的意見後,主張應依單一稅率課徵,而且比照證所稅

15%,因為兩稅的概念均為資本利得稅。
財政部目前規劃的方案是比照綜合所得稅,稅率在5~45%之間,若真如此,

未來民眾賣房子除了原來的土地增值稅之外,還要繳很重的所得稅,而且

在過戶前繳土地增值稅、過戶後30天內馬上要再繳所得稅,繳交時間並非

配合每年交綜合所得稅的時間,短時間內要拿出大筆資金,必會影響民眾

換屋意願。
換屋減少,跟流動性有關的行業如仲介、家具、水電、裝潢、代書等,都

會因市場閉鎖而大受衝擊。新屋開工對經濟本有乘數效應,當民眾換屋能

力下降時,新屋開工水準也將下滑,直接影響營造、水泥、鋼筋、模板、

砂石、玻璃、油漆、五金衛浴、建築設計等內需產業,嚴重傷害經濟。

問:為何現在不是推動房地合一實價課稅的時機?
答:以今年前11月的建物買賣移轉棟數來推估,台北市全年移轉量約3.2

棟、新北市約6萬棟,全台共約30餘萬棟,都低於民國90年的水準,以雙北

市來看,更將創下政府有統計以來、23年來的新低紀錄。
以土地增值稅來說,11月實徵68億元,創20個月新低,累計前11月實徵919

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3億元,顯示房市已降溫,政府穩定房市措施已生

效;若在房市冷清情況下還加重稅,必壓垮整體市場。

問:業界對此次稅改還有哪些疑慮?
答:首先是成本不公。民眾過去買的房子,若沒有留下憑證,依照財政部

規劃方案,只能用很低的房屋評定現值、土地公告現值當成本;在交易時

售價為真實市價,成本卻偏低,而且持有期間繳納的房屋稅、地價稅、管

理費、借款利息等都不能列為費用扣除,會讓所得稅暴增。
其次是溯及既往。若房地合一實價課稅在民國105年上路,某人在民國107

年賣出他民國70年買的不動產,那他自民國70年至民國104年原來免徵所得

稅、因有另繳土地增值稅,要課也只課民國105~107年之間的增值所得,

但財政部方案卻是從民國70~107年都課,已溯及既往。

最後是全民遭殃。未來全家人只能有一戶住宅免稅,而且要在3000萬元以

下、還不能有出租或營業,也就是說,以後所有的農地、道路用地、廠房

、辦公室、店面、不合一戶規定的自用住宅,在繳完土地增值稅之後,

還要在過戶30天內馬上再繳所得稅。
公會初步估算,未來稅金最多要多繳20倍,每一位出售不動產的民眾、

每家公司,都會受到重稅影響,甚至合建分屋、都市更新的權利變換等

,都會有稅的問題,建議政府再審慎。考量,不要貿然推動。

arrow
arrow

    寶殿大廈社區觀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