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  

爭奪國際規則制定者地位美中勢必持續角力

作者:臺灣觀點 | 社會觀察 – 2015619下午2:49

《金融時報》專欄作家飛利浦.史帝芬斯(Philip Stephens)最近指出,中國大陸並不是要顛覆現有的全球秩序,但傳達出的地緣戰略訊息相當清楚,北京打算做一個規則接受者(rule-taker),同時也做一個規則制定者(rule-maker)。儘管美國早已不具備全球霸權的實力,中國大陸也多次宣稱「永不稱霸」,但「霸權穩定」觀點卻能解釋中國大陸何以會成為規則制定者。

「霸權穩定理論」(Hegemonic Stability Theory)是由國際政治學者柯漢(Robert Keohane)於1980年提出,他認為「被單一霸權國家所掌控的權力結構最有利於國際建制(international regime)的發展,而這個建制的規則相對較精準地,且較廣泛地在國際間被遵循霸權掌控權力結構的式微可被視為國際經濟建制力量衰微的徵兆。」

霸權穩定理論認為,國際體系之穩定有賴於霸權國家以提供「公共財」(public goods)的方式來維繫。國際關係上的公共財包括低關稅的國際貿易體系、穩定的國際貨幣體系和國際基本秩序的維持等等。從這三方面可以說明美中戰略角力的發展。

首先看國際貿易體系的分裂。從地緣經濟層面來看,美國總統歐巴馬雖然企圖用《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制衡大陸,但在國會卻受民主黨同志阻擋。歐巴馬曾對《華爾街日報》表示達成TPP協定至關重要,因為如果美國不制定規則,中國大陸將制定規則,美國就會被排斥在外。美國不希望大陸利用其規模來強迫TPP區域內的其他國家。

4
29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時更指出,TPP事關「民主和自由」,這也就不難理解安倍為什麼會在華府接受歐巴馬高規格的接待。儘管經國一波三折之後,歐巴馬爭取到參眾兩院通過《貿易促進授權法》(TPA),但配套方案之一的《貿易調整協助計畫》(TAA)仍然闖關失敗,這些都影響到美國推動TPP的時程。

其次看國際貨幣體系的對立。大陸已多次表達對美國和美元在全球金融機構霸主地位的不滿,抨擊的具體對象則是國際貨幣基金(IMF)和世界銀行(WB)。

4
15日,全球57國順利成為「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AIIB)意向創始成員國,522日各方就《亞投行章程》文本達成共識,並且將在6月底在北京舉行《亞投行章程》簽署儀式。由大陸主導制定「遊戲規則」的亞投行,被認為要和美國主控的世界銀行、日本主控的亞銀(ADB)分庭抗禮,並且確保大陸所倡議的「一帶一路」戰略目標得以順利挺進。

由於英國、法國、義大利、德國等西方主要國家,都在331日申請截止前趕搭亞投行的便車,因此有人認為,將來歷史學家勢必會將201541日訂為大陸正式榮升世界大國的第一天。這個地緣經濟戰略勢必將加速人民幣的國際化,在可預見的未來,人民幣甚至將和美元、日元、歐元和英鎊具有同等地位。

最後看國際秩序的維繫。近來引發高度緊張的南海爭議充分顯示美國和大陸在地緣戰略角力的激烈程度。美國國防部長卡特(Ashton Carter)形容大陸的行為和國際規範「脫節」,並且明確表示「把一塊水下的岩礁搞成機場」根本不會帶來主權,也沒有資格限制其他國家的航空或航行權利。

針對南海爭議,美國要求大陸尊重的國際法是1982年通過決議、1994年正式生效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UNCLOS)。問題是美國國會到現在還沒有批准這項公約,公約原先的目的雖然是建立海洋問題的共同國際規範,來解決長期存在的相關爭端,但是因為公約是透過國際機制來處理爭端,有可能使美國受制於國際法,因此被認為會傷害美國的主權。

從霸權穩定理論來看,已經不具備霸權實力的美國仍然無法擺脫霸權心態,應該是大陸成為規則制定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本文於中央廣播電臺臺灣觀點節目播出)

 

arrow
arrow

    寶殿大廈社區觀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