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指甲壞習慣? BBC說不用戒

台灣醒報

黃譯萱17 小時前2016.02.02.

【台灣醒報記者黃譯萱綜合報導】為什麼有些人喜歡咬指甲?心理學研究通常認為,有咬指甲習慣的人容易緊張、焦慮,可能有強迫症或自虐傾向,而佛洛伊德理論則認為是口腔期未得到滿足,或是缺乏母愛。但《BBC》卻認為這些理論「大驚小怪」,指出「咬指甲只是無聊或舒緩的小動作」,根本不用大費周章戒除。

一專心看電視,手就不由自主地到了嘴邊?據統計,約有60%的兒童和45%的青少年有咬指甲的習慣。一般心理學研究認為,沮喪、孤單、焦慮的情緒都可能導致咬指甲的習慣,同時隱含強迫症、過動症的傾向。有些人會把指甲附近的皮膚也咬得潰爛,《WebMD》認為,可算是某種自虐的舉動。

此外,佛洛依德的理論則相信這是口腔期未得到滿足,譬如哺乳不夠、餵食太少或太多,也可能是當事人缺乏母愛的結果。但也有研究認為完美主義者特別容易緊張焦慮,才需要透過咬指甲來紓壓,指出咬指甲反而有助於這些完美主義者管理情緒。

不過,咬指甲大多被認為不太得體或美觀,甚至被認為有危害健康風險。醫療網站《Mercola.com》就指出,咬指甲會造成細菌感染、指甲感染、牙齒問題等健康問題。而網路上教人戒除咬指甲的文章更是不勝枚舉,舉凡「將手放在屁股下」、「請別人提醒你」、「改變認知模式」等。

但《BBC》一篇文章卻認為,「缺乏母愛」、「過度焦慮」這些理實在太危言聳聽,指出「把手放進嘴巴裡,應與人想要進食或吸吮的直覺有關。」文章指出,咬指甲頂多就是一種「想把指甲弄整齊」的想法,就像有些人喜歡沒事玩玩頭髮、甚至抓抓下體,所以咬指甲也沒什麼大不了,實在不用大費周章戒除。

021

arrow
arrow

    寶殿大廈社區觀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