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櫻花祭

全球掀第三人生運動 自己的老年自己救

作者:黃漢華 │ 攝影:蘇義傑
出處:
2016年12月號《遠見雜誌》 《遠見雜誌》第366期 

     隨著國人平均壽命延長到80.2歲,退休後的歲月也跟著增加。如果你明天就要退休、離開工作多年的職場,是否已計畫好人生下半場?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很關心老化議題。他說,現在的長壽現象是人類前所未有。回想60多年前的1950年代,國人平均壽命不到55歲。拜醫療進步之賜,經過半個多世紀,增加了25歲,不要幾年,他相信平均壽命可以延長到85歲。

     過去平均壽命較短,人們的生活分成兩個人生:首先,20歲以前成長、學習,接著進入第二人生,工作到4050歲,退休之後,大約10年就會過世。

     不過,現代人退休後,至少還有20年可以過活,未來還會增加到30年以上。「現代人多了第三人生!」70歲的楊志良正在享受這個階段,受邀演講、開會、種菜,讓他活得更精采。


第三人生 是時間給的珍貴禮物

     「第三人生是長壽大禮,」銀享國際共同創辦人楊寧茵表示。過去100年間,人類的平均壽命增加30歲,這是21世紀人類最偉大的一項成就,算一算,平均每天多了六個小時!

     這對時間不夠用的現代人而言是大好消息。可是,你想過要怎麼使用嗎?

     舉辦工作坊、演講、論壇,推動第三人生的愛爾蘭成人教育學家愛德華.凱利(Edward Kelly)認為,第一人生的成長期,依賴父母、外界提供所需;第二人生是成家立業期,開始獨立;到了第三人生,有能力回饋社會和周遭環境。

     凱利使用Third Act,而不是Third Age代表第三人生。他說,「Act」這個字是雙關語,指人生的「第三幕」,但Act也可以當作動詞,有行動的意思,意味這是一段不行動,就不會有收穫的時期。

     楊寧茵認為,人生有如戲劇,從第一幕走到第三幕,從幼年期、成年期到總結期,到了總結前兩幕經歷的時候,應該是人生最高潮。

     為了向國人提倡這項理念,銀享全球在10月份舉辦「設計第三人生」銀浪新創力國際週活動。

     她發現,79歲的美國影星珍芳達曾經在TED闡述第三人生,她本來拒老又抗老,對於變老,總是充滿負面情緒。現在她年近八旬,比過去更有智慧,她發現變老一點都不可怕,甚至還很快樂。

     珍芳達認為,傳統從病理學來看老化,生命歷程像鐘的形狀,在中年時達到頂峰,然後一路走下坡,直到入土為安。作家丘引認為,與其用鐘形容人生,應改用爬樓梯。她認為,人的精神隨著生命成長不斷向上發展,一階一階往上爬,邁向更高境界。「中年是邁向美好的跳板,不是走下坡,」65歲的美國IDEO設計公司副合伙人葛芮琴.艾迪(Gretchen Addi)表示。

     這位在50歲放棄安穩生活、優渥薪水的建築師,轉戰IDEO15年來改變原有工作思惟,設計醫療和居家照顧產品,現在更上一層樓,創辦「The Powerful Now」平台,與日、美設計團隊合作,關心高齡化議題。

     她說,許多藝術家在6080歲達到創意顛峰。因此她近年聘用92歲的貝絲凱(Barbara Beskind)、83歲的費雪(June Fisher)設計長者用品。貝絲凱為老年性黃斑病變患者設計眼鏡、維持平衡的助行器,讓大眾對銀髮族創意驚訝不已。

     艾迪還說,從一個階段進入下一個階段,必然經過銜接期,從第二人生進入第三人生,也是如此。銜接期需要學習,提早開始準備,才能順利。

     45歲就要準備,愈早開始愈好!」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教授魏惠娟認為,從中年就要花20年學習認識下半場的人生,進而改變自己。

     「如果不學習,就像把不會游泳的人硬推到水裡,」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主任黃錦山比喻。他說,如同畢業、迎新典禮,是象徵下一段人生的開始,第三人生展開前夕也應該做好準備。


英美已有組織 協助規畫退休

     其實,在地球彼端的美、英,早已出現第三人生的教育單位。台大社會系教授楊培珊回憶自己在1988年留美期間,任職於美國紡織業工會,當年就為員工辦理退休預備教育,課程包括個人諮詢、講座,甚至有人際關係、婚姻輔導等內容。

     美國近年更出現協助規劃第三人生的公司。2007年兩位女性在加州成立The 3rd Act公司,協助企業及早幫助員工設計自己的退休生活,找到下一個方向和興趣熱情,以便適應退休生活。

     「英國有第三人生大學,教導40歲中年人退休準備計畫,」英國Age UK康爾沃區創新、組織和社區發展經理珍妮.艾金森(Jenny Atkinson)表示。Age UK是英國最大的長者服務單位,整合服務計畫負責人克莉絲.康門福特(Chris Commerford)說,兩年前他們為400名員工開設「退休預備課程」,鼓勵40歲以上員工學習。

     艾金森說,中年人在職場奮鬥多年,很容易拿工作的角色定義自己,一旦離開,失去這個身分,便難以適應,退休預備課能幫他們找到自我。

     你打算迎接燦爛美好的第三人生?快動手吧!

 

arrow
arrow

    寶殿大廈社區觀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