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花藝展003002  學者專家把脈︰高鐵檢查、應變 都該加強

自由時報 – 2013年11月4日 上午6:14

〔自由時報記者林嘉琪/台北報導〕台灣高鐵再添一起非天災原因停駛事件,加上緊急應變動作太慢,從基本檢查動作到危機處理動作,都被工程專家及學者認為是一起不應該犯的錯誤。

台鐵電務處工程人員指出,台鐵西部幹線的海線從新竹到後龍路段也因為臨海,確實造成「區分絕緣器」容易累積鹽害及濕氣問題,但只要做好定期保養的基本動作,定期清除鹽分,就能維持「區分絕緣器」正常運作。

台鐵電務處工程人員指出,台鐵多年前也曾發生「區分絕緣器」跳電情況,但也只是瞬間跳電,沒有造成列車停駛;老字號的台鐵已經很多年不再發生類似情況,建議高鐵重新評估保養週期,並加強鹽分清除。

高鐵兩小時內反覆斷電又復電,逢甲大學運管系副教授李克聰表示,這種情況根本不該發生,還因此造成旅客的不安全感,建議高鐵提高風險管理,並拿出聰明及負責企業應有的誠意,放寬賠償認定標準,挽救專業信譽。

高鐵的善後也備受批評。交通部昨日緊急要求高鐵提出停駛處理流程檢討報告,政次陳純敬批評,四月高鐵發生大規模停駛後,就要求高鐵除原有台鐵與公路客運,也應將地方公車納入轉乘系統;才半年時間,高鐵又大規模停駛,經營管理待加強。

李克聰也表示,高鐵今年四月也曾發生全線停駛,已有經驗知道面對旅客的第一線人員反應極為重要,但高鐵緊急應變偏重行運安全,建議對於旅客端的訊息告知及接駁轉運等不同方案的提供都應加強。

拿出聰明及負責任政府應有的誠意,挽救專業信譽。

   營利事業涉及非法,面對商譽損失,須要的不只是道德勇氣。處理由品摻假,行政部門烏龍公文,造成大家虛驚一場,讓幾家大型製造商認為有機可乘。反正行政命令語焉不詳,發現竟然有那麼多廠商的油品都涉嫌,被要求下架,表示油品摻假是業界心知肚明的獲利手法。

     職司把關的執法單位,無從或專業查驗機制鬆散,無法事先防範,才使摻假行為隱然存在7年,好官我自為之,廠家有利可圖,必然群起效尤。

     摻入棉籽油棉酚」,媒體報導恐有害健康,讓大家無所適從好幾天。隨後主關機關發佈「棉酚成分低於標準,結論是 ~ 可以摻、可以吃。有人拿出國外進口食品,清楚標示內含棉籽油,也沒有人知道含不含棉酚,這麼多年來,大家視同珍饈、高檔食物,吃下肚,消化掉了,毛病也不知道何時會發作,一切得自行負責。

     所以追根究底,處理油品摻假變成標示不清,要求廠商如實標示得重新上架,卻不必為犯行負責。倒是摻假事件被揭露之後,主關機關要求廠商簽切結書,發展卻變成簽了就得面對司法,須承擔摻假的法律責任。對於重新標示油品內容就允許上架的摻假行為,它與簽切結書廠商的犯行有差異嗎? 一樣的違規犯行,不一樣的懲罰規格,如何叫人服氣 !? 政府行政部門,也得拿出誠意,一併挽救自己的專業信譽。

arrow
arrow

    寶殿大廈社區觀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