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西下  張金鶚:打房才是救經濟

作者: 記者薛孟杰╱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4年1月4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記者薛孟杰╱台北報導】

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昨(3)日指出,從北市房價所得、租金及貸款負擔能力來看,房價的確不合理,泡沫化不一定會崩盤,但可能會慢慢消風。由於認為目前北市房價並不合理,張金鶚說「打房才是救經濟」。

為了宣傳北市都市更新成效,張金鶚昨日前往大同區視察都市更新成果。根據都發局統計,目前大同區透過都市更新審議中案件有6件,其中5件已經審議通過,另外已核定案件數達12件,其中施改建完成的有8件。

張金鶚指出,都市更新案相較其他自地自建案,有更高的公益性。以大同區廣宇首善更新案為例,將老舊社區改建為耐震、防災的現代化住宅,沿街面4公尺寬的人行步道與街角,也開放大眾使用,形成住戶與當地居民雙贏局面。

金鶚指出,北市府對於文林苑案,還在等待法院審理對於組合屋是否有佔用問題的最後判決,他預期判決結果出來後,該案可快速推動。

另外,正義國宅都更案在農曆春節後也將逐漸有具體成果對外說明,隨著這兩件有代表性的都更案上路,他樂觀看好北市推動都更。

至於財政部長張盛和表示,房市就像黃色小鴨,不知何時會破的說法,張金鶚面對媒體詢問時也表示,台北市房價確實不合理,不一定會立即崩盤,但會有泡沫化危機。

他也表示,外界不要老是認為政府打房就等於打經濟,打房其實是在救經濟,因為如此一來,資金才可能投注在更多方面,而不只是炒房而已。

「海砂屋改建」概念不等同於「炒房」。

   政府非萬能,民主政治上台執政,政黨上任必然信誓旦旦;要提振經濟、要造福百姓、要維護公平正義,每一項政策的訂定影響的層面,有利必有弊。期待一個最佳狀態,只能是求得一個「合理的不公平」就算萬幸,總體經濟、多元的需求、資源有限,分配男有公平。作為基層「個體」感受永遠有落差,畢竟政策的制定是針對「社會群體」現象,做出因應,政令能「治標」不一定能「治本」。

   文林苑、正義國宅兩個都市更新案,遭遇瓶頸、困惑狀況各有不同,最終應該都脫離不了~投資報酬、政策誘因及主客觀條件。法院的判決、都更的正義程序、公部門的審查制度,用時間都能解決困境,皇帝不急、急死太監。房地產的崩盤、泡沫化,誠如財政部長黃色小鴨的消風理論、引證各項指標及數據推測房市,應該都有可能。但市場基本的供需原則之外,投資房地產自用、保值、轉手獲利,牽涉的因素包括地段、區域、品牌、功能等,不妨回歸個人基本需求來思考,房子自住、有錢人投資、出租收益率高於銀行利率、風險低於買股票、報酬高於投資黃金、基金、公債,有利可圖,無礙於成就「投資行為」。

   張金鶚 副市長昨日前往大同區視察「都市更新」成果。根據都發局統計,目前大同區透過都市更新審議中案件有6件,其中5件已經審議通過,另外已核定案件數達12件,其中施改建完成的有8件。

   大樓面對「海砂屋」改建的利害關係人,不外乎占多數「住戶」與「開發商」,而兩者之間的矛盾;「住戶」透過海砂屋及都更容積獎勵政策,看重的是「舊房」換「新房」,耳聞的增值空間,操之在開發商,住戶根本沒有「炒房」的條件。巴望著改建能一併解除「海砂屋」的危機,惟占有「改建」多數比例的住戶,如同建商購地建屋取得建照的委外「預售」一般,目的在於盡早回收投資成本、降低投資風險,應視同「合作關係」無庸置疑。

   「海砂屋改建」;實務上視「原住戶」為「內定的買方」,合作互利,「開發商」以公開合理的改建條件敦促改建,由「原住戶」承擔了多數的開發風險。至於「開發商」沖著投資獲利觀點,「整合」既不是公義活動,也談不上義務,一切以獲得「投資報酬」為依歸,考量的是「利潤」。惟獲利條件,事關專業、整合能耐、經濟大環境、天時、地利及人和,面對多數決,須定調於誠信、互利的商業行為及投資經營效率與執行成果。

arrow
arrow

    寶殿大廈社區觀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