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02

憂北市強震 P月內公佈「都更戰略方案」

民視 – 201629 下午7:46

台南大地震維冠大樓倒塌,災情慘重,也讓台北市長柯文哲擔心,若是台北發生6級地震,恐怕問題會更嚴重,決定年後1個月內公布「台北市都更戰略方案」,更說台北是盆地地形,不適合蓋高樓大廈。

牆壁磁磚出現長長裂痕,尤其陽台鄰損還傾斜,小年夜的大地震,雖然發生在南台灣,但家住台北市南港的楊先生,卻覺得當時整棟房子搖搖晃晃,從睡夢中被嚇醒。

屋主楊先生:「老舊了就怕地震,住這就怕地震,剛剛磁磚就是震裂開的。

像楊先生這樣屋齡超過40年的老房子,在北市就有15萬棟以上,如果台北發生6級地震,後果不堪設想,大過年的,找來議員會勘,就希望市長能幫忙加速推動都更。

台北市議員()高嘉瑜:「4050年以上的老舊房子,在台北市就有70%以上,建商覺得無利可圖,第二2個如果要市民自己掏錢的話。」

台北市長柯文哲:「6級地震發生在台北市的話,我想的確是個大問題,台北市的都更必須用更大決心來執行,我們最近積極在準備一些草案,就是台北市都更戰略方案,大概短期內會公布。」

台南大地震,柯文哲心生警惕,承諾年後著手執行「台北市都更戰略方案」,因為從文林苑之後,北市都更幾乎都停擺,老舊房子經不起震,台北市土壤液化也是一大問題。

台北市長柯文哲:「每次在都更每一個民眾都在講容積率,我就講說這個在土壤液化區,容積率高有什麼用也蓋不起來,所以我想有數據以後,我們都市更新計畫會有清楚圖像,知道這地方到底行不行(建設),不是容積率無限增加可以,台北市還是一個盆地,本來就不適合蓋這麼高的大廈。」

要工務局半年後公布北市液化區圖像,不讓容積率無限增加,尤其台北是盆地地形,能不能蓋高樓打上問號,柯市長防震繃緊神經,就是避免任何慘劇再發生。(民視新聞劉俐均、楊仁翔台北報導)

………………………………………………………………………………………………………………………………….

土壤液化」與「容積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絲瓜」長在夏天棚架上,當季的最好吃。「地瓜」長在土壤裡,成熟才能出土;這兩種瓜類,烹飪、吃法、營養價值各有不同。

    「土壤液化」是評估土地使用乘載地上「建築物」的科學分析數據,政府為了預防地震,運用地層探勘技術及積累資料;經專業評估及研判各地區土壤液化的風險。地表、地層形成土壤;是經過億萬年河海山川、岩石風化自然生成。風吹雨打,經年累月的雨水滲透,形成地下水「水文」依然在地層下流動,也乘載著地表的地層的壓力,生成厚薄不一。

    「土壤液化」分析數據有科學依據,因人口匯集、居住需求、都市成型再先。如經評估乘載地上建築物「容積」妥適與否,容積比例係為管理建築物興建量體與空間,使用「容積」越多相對地表乘載壓力越重,「都市計畫」得區分高、低密度開發地段,合理分配使用「容積率」。

     面對都市規劃,重新劃定容積使用,為預防不可測的地震,有其必要性。或許早期大家不了解「土壤液化」這回事,政府既然掌握數據報告,也知情分布狀況,卻不敢公布土壤液化分布區域,如鄉愿於樂觀期待地震不會發生,豈不是鴕鳥心態,無助於防範地震來襲。公開資訊;運用現代發展之土木工程工法,改良土攘液化技術,亡羊補牢才是上策。

     政府有效管理「都市公共安全」得面對現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也。 早期政府批准興建在「地層液化」地區的高樓大廈,評估萬一地震來襲,建物如有傾倒風險者,規劃「遷移」應該是規避「無法預測風險」的最好辦法,騰出來的空地則改成低密度使用。遷移關鍵;在於有相對的遷移地點,及相當的資產價值,至於認定價值的公開、公平性,必然是大家「談判」與「決策」的砝碼基礎。

    「政府立法」旨意,至少須讓百姓了解;遷移除了免於傾倒風險之外,百姓換回來的資產價更優於過去,順勢利導或許尚有可為。立法精神,尚需配套給紅蘿蔔與施打棒子,讓政府有施政功能,為官者不能再鄉愿於掩耳盜鈴,一再討好會吵的壞小孩,杜絕特權,期待在恩威並濟之下,政府才能下定決心執行「都市更新政策」,而「社區居民」終究得記取一再的地震災害,一再以活教材當教訓,不值得也不可取!? 國家社會進步於覺醒,和追求改善居家環境的集體意識,生民才能昌盛,人民才有希望。
 

arrow
arrow

    寶殿大廈社區觀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