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筆筒樹、蚱蜢、夏天012013  

張盛和:土地活化 經濟推升

中央社 – 2013年9月6日 下午5:49

(中央社記者王淑芬高雄6日電)財政部長張盛和今天說,土地活化是「經濟動能推升方案」的重要政策,政府將引用促參條例,引進民間資金,活化國有土地。

行政院南部服務中心主辦「南方領袖教育學院」講座,在高雄成功物流園區舉行,今天邀張盛和主講「活化資產 永續財政」。

他說,今後閒置公地將儘速移管以提升效能,並依地方特色提供國有地,協助地方產業發展,也可引進民間資金參與公共建設開發指標性案件。

他指出,近來水災後,很多縣市向中央要錢治水,但政府財政狀況連年赤字,債務逼近債限,融資空間很小,社會保險財務壓力湧現及地方財政困難。

他還說,政府勞工保險等9大保險基金,截至民國100年底潛藏負債超過新台幣15兆元;政府開源節流還面臨很多限制,包括不容易加稅、加費,也不宜調高債限,土地標售受限、釋股政策受阻等。

張盛和指出,標售國有土地有很多限制,使得政府的開源政策有很多阻礙;所幸,目前財政尚屬健全,有租稅負擔率低、土地資源豐富、民間資金充裕、公股股權豐富等優勢。

他表示,93年到102年7月底,國有地參與民間發起的都市更新案有1135件;但實務上權利人與實施者常產生對立,尤其「文林苑事件」發生後,使得實施者趨於保守,都更案漸少。

他說,與民間合作開發案,現階段研議公私合作、合建分屋開發國有地,即不編列公務預算,引進民間資金興建政府所需辦公廳舍,可減輕政府預算壓力、活化國有地。10209

實務上「權利人」與「實施者」常產生對立。

~ 「文林苑事件」發生後,使得「實施者」趨於保守,「都更案」漸少。

   人若認定自己是窮人,窮一輩子的可能性很大。內心的自我形象,決定一個人最終的成就及角色;老人再回顧自己一生時,想來多半會同意這句話。

   都市更新源於都市發展、社區老舊或公共設施不足,政府立法訂出規範、獎勵措施、強執行辦法等。政府執行行政措施,本來就無法面面俱到,都市人口密度大,土地必須有效利用,建築物往空中堆疊、往地下深挖,是高度文明的發展。平日人們住進公寓、大樓,共用公共設施,除了自住部份以法律規範,賦與專屬的私權」定義,土地、公共設施產權,得由不特定人採取「共同共有」混同持有產權,也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自擁有混同產權,使用上大家互不干擾。社區以同一門戶進出,不同樓層,各掃門前雪,回家大門一關,少有往來,交往可能受到社經背景、各人休養、隱私權局限,也是都會區文明、社會經濟發展,必然人性冷漠吧 !?

   社區住戶、建商(潛在實施者)一旦援引「都更條例」實施都更改建,牽扯的專有、公共設施產權一清二楚,「住戶」享有更新有獎勵權值、「實施者」願意代墊開發費用,描繪出更新後的幻影、美景,住戶雀躍於幸運之神的眷顧,以為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只要參加都更改建,透過權利變換,就有機會發財美夢成真。

   可惜;並非所有「產權混同」的住戶,都做了同樣一個「夢」,私權、公共設施共同持分產權,在市場估價機制、社區外在環境繁榮及每個人價值觀上,早已經發生「質變」。社區一樓明明是「住宅」,因生活機能改善,改成店面使用,不論自用、出租都生意興隆。頂樓住戶,伺機往空中發展,增建了使用空間,近水樓台先得月,意外增加了一些「空間」使用權。社區不改建、不都更,河水不犯井水,相安無事。

     一旦有人撩起「都更改建」議題,呈現美夢景象,「權利人」與「實施者」馬上產生「利益」對立,社區鄰居之間表面和諧,私底下有人糾結小團體,從檯面下逐漸鬥到檯面上,為了一個不著邊際的都更權利價值,猜不透的「權利變換」,硬是把「整合氣氛」弄僵,大家還未得利,卻先傷害住戶之間的「和睦」。

   「論語」說「仁」、講信修睦,可以作為一個人行為舉止的典範,道理簡單;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不和禮儀、法度,皆屬非禮,且以慎始,力求善終。

arrow
arrow

    寶殿大廈社區觀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